正像鼓浪屿本身所遭受的历史磨难,这种悲壮感的来源不止是一种沧桑嬗变的感慨,更是在外来耻辱压迫下挣扎的阵痛,鼓浪屿老别墅由此而蒙上一层撼人心魄的悲怆色彩。鸦片战争以后,西方列强纷纷涌入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岛,抢滩占地,随心所欲地修建诸如商行、公馆、别墅、学校、教堂等他们认为所需要和所喜欢的房屋。中国侨商们则把满腔的愤怒倾诉在建筑上,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海天堂构,中楼为仿宫殿式建筑,主体为西式,但檐角高翘,又是中国的重檐歇山式结构,这种中国草帽西洋身体的房子,据说是故意将中国屋顶压在西式建筑上,以此也来压迫一下洋人。
为了抵抗这种耻辱感,一些中国商人甚至付出极其昂贵的人生代价。一个叫林鹤寿的商人曾经意气用事,用赌气的方式和商人惟独所能用的手法,却使自己身陷囹圄、终身遗憾。不管结局如何,林鹤寿最终为鼓浪屿留下了一座最富标志性的别墅建筑,留下了他和八卦楼耐人寻味的故事遭遇。
中日《马关条约》后,台湾割让给日本,光绪皇帝严令驻台官员回大陆,时任台湾垦抚大臣、团防大臣的林维源,率领台北板桥林本源家族回到了厦门,定居鼓浪屿。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鹤寿在厦门水仙宫开设“建祥钱庄”,进行金融投资,曾捐助美国归正教会开设的“鼓浪屿救世医院”一千银元,还在上海投资房地产。不难推测他的心路里程,看到鼓浪屿上大多是领事馆、洋行、教会建的别墅洋楼,身怀国恨家仇而又自认财力充盈的林鹤寿始终心有不甘,立志要在鼓浪屿上盖一大别墅,超过洋人盖的所有别墅,而且要求站在自家大别墅的天台上,能看到厦门市区和整个鼓浪屿。
时任“救世医院”院长的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得悉林鹤寿的这一宏愿后,自告奋勇免费为林鹤寿设计大别墅,作为林捐助医院一千银元的回报。当时,西方设计师崇尚复古,郁约翰的设计也借鉴融合了古罗马、古希腊、阿拉伯和中国古典建筑的多种艺术风格。其圆顶直接摹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——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。四周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五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建造的。四面回廊压条使用厦门本地产花岗石,粗犷美观;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,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古典美。内部通道呈十字形,直通大门,这是古罗马教堂常用的技法,移用于这幢大别墅显得颇为和谐,也有宏伟、大方、流畅之感。尤其是登上顶层天台,视野极为宽广,厦鼓全景,海天美色,全拥入怀中。大别墅正中那个红色圆顶上有八道不甚明显的棱线,圆顶下的墙上,开有朝向四面八方的长窗。圆顶凌空矗立于八边形的平台上,民间就称它为“八卦楼”,它既成为海轮进出港的标志,也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。
郁约翰拿出大别墅设计图纸后,林鹤寿大喜过望,未加仔细商酌,就贸然备料,于1907年春动工兴建。可所需建材,按郁氏设计,市肆无法采购,都要特别加工。动工之后,百弊丛生,浩大的开支,消耗了建祥钱庄的大量财力,费用很快不继,工程时续时辍。可林鹤寿深知如果大楼半途而废,势必招致社会舆论的訾议,当然还会影响他在金融界的信誉。为维护自身的面子,他以钱庄担保,又回台湾变卖部分家产,艰难支撑。这时,日资台湾银行乘机要给他贷款,但要以大别墅作为抵押。到了1920年,建祥钱庄已无力再支撑下去,宣告破产,它最终被大别墅拖垮了。林本人也只好远走高飞避居海外,终生未回鼓浪屿。从此,人去楼空,工地一片荒凉,成为“池塘春生草,空梁落燕泥”的废宅。
建祥钱庄倒闭后,八卦楼最终仍没有逃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攫取。约于1924年,八卦楼门前挂出了日本“旭瀛书院”的招牌,日本天皇的王储裕仁曾来过八卦楼,还在楼前种了一株白玉兰树。这株白玉兰1999年被14号台风吹倒,最后被园林工人砍去。
抗日军兴,日本侨民奉命撤离厦门,“旭瀛书院”的招牌也随之不见,八卦楼又成为寂寥的空楼。1938年5月10日,厦门沦陷,鼓浪屿是“公共租界”,厦门的居民扶老携幼到鼓浪屿租界避难,八卦楼成为难民收容所。抗战胜利后,国民政府以“敌产”为名将其没收,此处曾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新生院。
厦门解放时,八卦楼满目疮痍,楼板、檩条全被人拿走,站在地下室,抬头仰望,可以看到明亮的天空。1954年,人民政府拨款重修,创办“鹭潮美术学校”,即现在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学院。1958年,市科委迁入,并开办了“中医学校”等。20世纪60年代末,电容器厂搬入,后来还在楼内办了计算机厂、电子研究所等。1983年,八卦楼拨作博物馆,经彻底翻建,砖木地板换成水磨石,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。
呼应着每一段历史,几度流离辗转,像八卦楼一样,许多老别墅是融合了历史血脉的。知名的菲律宾爱国侨领李清泉的容谷别墅,曾经是李清泉在马尼拉召集“南侨救乡会”的地址;在抗战期间,进驻日军司令部官兵;解放前夕,国民党汤恩伯部二十九师师部也住进容谷,小别墅是师部的机要室,楼项装了许多通讯天线;解放后,解放军也在容谷住过二、三年。由于主人善于管理,别墅没有遭到太多的损坏,才使今日容貌依旧。
风雨沧桑,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动乱年代,铺就老别墅的故事背景,也就为老别墅成就了今日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和历史文化积淀。透过岁月深重所掩盖的浓雾,还原它的本来面目,让时光倒流,看清楚里面所发生的历史故事,它们或愤慨、或悲伤、或平凡却意味深长,有的甚至对一个世纪的中华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,而在当时确是如此的平静而不为人所知。事如秋梦,早已灰飞烟灭,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房子,它们沉默地停留在那里,饱经沧桑、洞察世界。被那么多成功与失败、耻辱与荣耀交织的历史重压着,被鼓浪屿侨商的人格力量拖牵着,鼓浪屿老别墅拥有的不止是空间构造上的惊叹,更多的是精神空间上的仰慕。这种情绪,既悲怆,又沉静。